寒潮襲港 揭應變極端天氣不足

社會

發布時間: 2016/01/27 07:00

最後更新: 2016/01/27 10:21

分享:

分享:

一場59年來最冷的超級寒潮,揭示了本港對極端天氣的應對不足。本報翻查環境局去年11月公布的「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發現當局只提出了高溫、暴雨和乾旱的應對措施,並沒包括極端寒冷;教育局亦沒提出極端天氣下學校有任何應變指引。

環境局稱,該報告只揀選本港較常見的極端天氣作討論。環團及學者均認為,港府應汲取今次寒潮教訓,由各政策局認真制訂應對措施。

環境局於去年11月發表「香港氣候變化報告2015」,目的是在去年12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簡稱巴黎氣候峰會)舉辦前,整合香港應對氣候變化的工作。

不過,該報告有關加強氣候應變能力的部分,只提出高溫、暴雨和乾旱的風險和應對工作,卻完全沒提及寒潮。

該報告又羅列3位司長和12位局長就應對氣候變化的致辭重點,例如發展局重點在防止山泥傾瀉和水浸;保安局通過加強裝備和訓練,增強對極端氣候事件的應變能力;食衞局則關注極端天氣助長疾病傳播。

至於家長最關心極端天氣下的上學安排,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未有提及,只強調要從學校教育,深切認識氣候變化,學習採取綠色生活。

綠色和平項目經理張韻琪認為,報告的確揭示政府在應對極端天氣上有「甩轆」之處,天文台這些年來對氣候變化的分析,均沒包括極端寒冷,理應將有可能出現的極端天氣都羅列出來,「無論是這場寒流,或是政府沒有極端寒冷的應對措施,兩者都是令人意想不到的。」

張韻琪指,香港屬亞熱帶地區,過去都將極端天氣的焦點放在酷熱和暴雨,忽略了寒潮。

城大能源暨環境學院佳達亞太氣候研究中心副教授兼天文台科學顧問周文亦指,市民對全球暖化的概念存在誤解:「可能以為氣候變化是指暖冬和冬天較短,忽略了極端天氣,令每個人都放鬆了。」

至於今次寒潮是否揭示消防隊伍裝備不足,例如欠缺雪爪鞋等,張韻琪認為,面對極端天氣,各部門可能要演練一次,才知如何協調。

她又指,勞福局在酷熱和寒冷天氣都有僱員戶外工作指引,同一道理,教育局都應制定指引,甚麼情況學生要暫停戶外活動或何時停課等。

特首梁振英早前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出有關緩減氣候變化的工作,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將主持跨部門委員會,督導和統籌落實工作。

張韻琪指,過去在氣候變化工作上,是由環境局帶領發展局和運房局,現提升層次由政務司長統籌是好事,外國都是政府「第一或第二把交椅」負責的。

中大建築學系教授吳恩融亦認為,過去的不足已成歷史,最重要是未來,對林鄭月娥領導跨部門委員會有期望,盼可起牽頭作用。

環境局回應指,極端天氣包含各種各樣不同的情況,上述報告揀選了較常在香港出現的數種情況作討論,包括極端降雨、風暴潮、酷熱日數和熱夜數目上升、海平面上升等,社會各界必須盡早作出規劃,加強應變能力。